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上海高研院在串联催化甲烷直接转化制备含氧产物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钟良枢研究员、孙予罕研究员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了题为“Tandem Catalysis for Selective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Oxygenates Using Oxygen over PdCu/Zeolite”的研究论文(Angew. Chem. Int. Ed., 2022, DOI: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04116)。该研究构建了一种ZSM-5(Z-5)负载的PdO纳米颗粒和Cu单原子共存的双组分体系(PdCu/Z-5),实现了以分子氧(O2)为氧化剂,在H2存在条件下串联催化甲烷(CH4)转化为含氧产物,在120 °C下获得了高达1178 mmol/gPd/h的含氧产物收率和95%的含氧产物选择性。通过串联催化途径,在PdCu/Z-5催化剂上实现了以O2为氧化剂CH4高效转化制备含氧产物,并结合控制实验和机理研究阐明了Pd和Cu物种在反应过程中起的作用。
2022-04-05

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孙予罕研究员和张军研究员团队在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Investigation of Atom-Level Reaction Kinetics of Carbon-Resistant Bimetallic NiCo-Reforming Catalysts: Combining Microkinetic Modeling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为题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旗下ACS catalysis(2022,DOI:10.1021/acsctal.2c00027)上。
2022-03-31

上海高研院在可编程类原子组装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李江团队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杂志发表了题为“Directing multivalent aptamer-receptor binding on the cell surface with programmable atom-like nanoparticles”的研究论文(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2, DOI: 10.1002/anie.202117168)。该工作利用框架核酸构建了可编程类原子纳米颗粒,实现了对核酸适配体价态和排布方向的精确控制,为构建精准的活细胞识别传感系统提供了新的工具。
2022-03-03

石墨烯制备取得新进展:流动化学实现2分钟石墨氧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唐志永研究员领导的工程科学团队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彦武教授团队合作在流动化学强化石墨烯制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Microfluidic Oxidation of Graphite in Two Minutes with Capability of Real-Time Monitoring”为题发表在国际顶尖的材料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杂志=30.849)。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叶传仁博士和上海高等研究院的王刚博士。
2022-03-01

上海光源新建晶体学线站支持用户研究成果实现CNS大满贯
新建晶体学线站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BL02U1(原17U1)和生物二级防护蛋白质晶体学线站(BL10U2),对上海光源晶体学研究能力实现了较大的技术提升。相较于BL17U1,BL02U1的光通量密度提高了20倍;BL10U2于2021年6月通过中科院组织的工艺验收,全部指标达到设计值,使得国内首次可以开展生物二级防护下病原体高分辨晶体结构研究。两个实验站自主研制了高性能衍射仪、上样机械手,并自主开发了全新数据采集软件系统Finback,能提供包括快速Raster、Helix等新型数据采集,帮助用户采集高分辨率数据,大大缩短了研究周期,从而在激烈的热点研究课题中取得竞争优势。自2021年7月两条线以全新面貌对用户开放,投入使用不到半年时间,三项重要用户成果于2022年初发布,实现了Nature、Science、Cell顶级期刊发表大满贯。
2022-02-21


Copyright 2010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26862号-1